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经方杂谈 第27页

《伤寒论》中厥的解析和治疗

admin阅读(159)评论(0)赞(0)

《伤寒论》中出现“厥”27次,“厥逆”5次,“厥冷”7次,“逆冷”5次。 释义 1.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2.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所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338) 厥和热的...

阳明病的方证汇总

admin阅读(151)评论(0)赞(0)

阳明病共计89首方证(太阳阳明21首,少阳阳明3首,正阳阳明64首),是仲景主要论述阳明病的证治,其方药概为清里热,其适应证概为里阳热证。因此,胡希恕先生把阳明病定名为里阳证。 这里要注意的是,89首方证中有不少虽具里阳证,但不具里实证,如...

盘点附子汤类方证

admin阅读(277)评论(0)赞(0)

附子汤方证 【原方剂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约三两。 【原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附子温经,合以苓、术祛寒饮并解湿痹,复以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拘挛之痛,...

胡希恕总结临床选方“套路”

admin阅读(477)评论(0)赞(0)

经方治病的过程就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从大方向来说是证、法、方。第一步是辨证,而辨证就是辨病位、辨病性,第二步是根据证来确定法。第三步根据法来选方。我们把这三步细化为六步法,和我们的六经也保持一致,...

听黄煌讲麻杏石甘汤的适用人群和病症

admin阅读(263)评论(0)赞(0)

一、经典配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二、经典方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六经方证汇总—厥阴病方证

admin阅读(195)评论(0)赞(0)

如同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一样,尚有合并水湿、瘀血、津血虚等证,其所用合方证也就很多,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甘草泻心加生石膏汤方证等,这些方证只是示以治疗厥阴病的典范,即厥阴病为半表半里阴证,判定的主要依据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

厚姜半甘参汤是治疗“腹胀满”的一首高效经方

admin阅读(222)评论(0)赞(0)

厚姜半甘参汤是记载在《伤寒论》里的,原文是“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它的适应证是太阴病,是去除腹胀满的。 这个方子里的药物有:半夏、生姜、厚朴,这三味药都有消痰化饮的功能,所以这个汤证可以伴有痰饮,厚朴250g,生姜...

泻下药和方剂

admin阅读(529)评论(0)赞(0)

凡能通利大便的药物叫做泻下药。 凡以泻下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泻下方。 由于泻下法具有攻下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驱除寄生虫等作用,故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虫积病邪结聚于里的实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以使用下法。...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葛根汤证解读

admin阅读(264)评论(0)赞(0)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解读: 太阳病者何也? 少阴虚寒心肾不得气化,太阳化源无根,阳气不达肩背,太阳不开,营气素虚,腠理不坚,故无汗、恶风。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葛根引阳气上达肩背,以麻黄开太阳之玄府。。 葛...

温里药和方剂

admin阅读(278)评论(0)赞(0)

温里药和方剂 定义:凡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的药物,叫做温里药。凡以温里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温里方。 温里法就是运用温热方药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法。温理法亦称祛寒法。前人有“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的说法,正是指出温法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