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汤治痢疾便血
〖方源〗《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组成〗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歌〗 桃花汤中赤...
〖方源〗《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组成〗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斤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歌〗 桃花汤中赤...
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同为表证方,但前无汗、脉浮紧而后汗出、脉浮弱。 2.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同为表证方,皆有项背强证,但葛无汗而桂加葛有汗。 3.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皆脉浮紧,不汗出而发热,但麻发热、恶寒、无汗,而大发热、不恶寒...
《伤寒论》中出现“厥”27次,“厥逆”5次,“厥冷”7次,“逆冷”5次。 释义 1.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2.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所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338) 厥和热的...
阳明病共计89首方证(太阳阳明21首,少阳阳明3首,正阳阳明64首),是仲景主要论述阳明病的证治,其方药概为清里热,其适应证概为里阳热证。因此,胡希恕先生把阳明病定名为里阳证。 这里要注意的是,89首方证中有不少虽具里阳证,但不具里实证,如...
附子汤方证 【原方剂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约三两。 【原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附子温经,合以苓、术祛寒饮并解湿痹,复以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拘挛之痛,...
经方治病的过程就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从大方向来说是证、法、方。第一步是辨证,而辨证就是辨病位、辨病性,第二步是根据证来确定法。第三步根据法来选方。我们把这三步细化为六步法,和我们的六经也保持一致,...
一、经典配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二、经典方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如同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一样,尚有合并水湿、瘀血、津血虚等证,其所用合方证也就很多,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甘草泻心加生石膏汤方证等,这些方证只是示以治疗厥阴病的典范,即厥阴病为半表半里阴证,判定的主要依据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
厚姜半甘参汤是记载在《伤寒论》里的,原文是“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它的适应证是太阴病,是去除腹胀满的。 这个方子里的药物有:半夏、生姜、厚朴,这三味药都有消痰化饮的功能,所以这个汤证可以伴有痰饮,厚朴250g,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