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痤疮医案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临床上往往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粉刺等表现,严重时还会有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中医属“痘疮”范畴。 痤疮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脏腑气血等多方面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心主血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气血亏虚;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失所养则血虚神失所养。脏腑气机郁滞则生痤疮;心火上炎、肺经郁热则发痤疮;肾阴不足、胃火偏旺亦可发痤疮。此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亦可诱发痤疮。 本例患者,男,27岁,某公司员工。初诊:2019年7月10日。主诉:右面部痤疮1月余。现病史:患者右面部可见红色丘疹十余个及脓疱数个,粉刺十余个及脓疱数个;鼻背部可见脓点二十余个;双侧额部可见脓疱5例;右耳廓下方可见脓疱数个;右小腿后侧可见脓疱三例;右足跟及足底皮肤可见多处红色丘疹及脓疱。患者自述有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
-
1.治疗思路
从证候分析,患者为脾肾阳虚之体,肺为气之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加之外感风寒湿热毒邪侵袭,导致肺胃郁热内盛,肺胃不降。故治疗上应以健脾补肾、清热化湿、理气止痛为原则。在临床治疗上常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减治疗。方中白术、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健脾和胃,以助其运化;白芍、丹参活血祛瘀;丹皮清热解毒;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木香发散郁热;桔梗宣肺祛痰止咳;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之效。患者自诊以来无明显好转现象,故此次以扶正固本为根本大法加减用药。患者有口干口渴症状,加用五子衍宗丸益气生津治疗。患者自述大便干燥,加用导赤散清热利湿。
-
2.处方解析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妇人有五劳七伤,虚则补之,虚则泻之,多汗者,去桂枝”。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痤疮。本方适用于阳虚气虚之体质,因其为治诸虚不足的代表方,故为本方主要应用于治疗虚证患者。
-
3.病例点评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痤疮发病与中医“内伤七情”“肺热郁蒸于面”等病因有关。本例患者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皮肤粗糙与痤疮的发病有关,且痤疮反复发作,患者自觉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这与“肺热郁蒸于面”的病因有关。治疗时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及舌脉综合考虑。
-
4.医案感悟
痤疮的治疗,要分清是营卫不和、肺胃热盛还是卫气营血不和。如果是卫气营血不和,治疗上以辛凉解表为主,用银翘解毒、桑菊饮等方;如果是营卫不和,治疗上以辛温发散为主,用桂枝汤加减;如果是卫气营血不和,治疗上以辛温解表、养血活血为主,用白虎汤加减。现代医学对于痤疮的治疗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痤疮。因此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科学使用抗生素。
-
5.参考文献
1.《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仲景。 3.《温疫论·疫气为病作寒凉而发者》,叶天士。 4.《医学入门·痘疹》,吴鞠通。 10.《伤寒杂病论·辨脉篇》,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