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96味经方药性

1、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是针对少阳阳明病。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

3、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太阴

4、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气。

6、麻黄——苦涩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功用轻宣。轻可祛实。上行入头部通头部的血瘀,降血压,治疗脑中风病。针对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7、葱白——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表,温表阳,化在表的水饮,沟通表里的真阳。

8、桃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入的阳明厥阴两纲。有通闭的作用,不过是力量小些。

9、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可入太阳 、阳明太阴厥阴病位。 它属于温收的功用范畴。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用,理气、养血、下血、润肠。

10、麻子仁——味辛平。《神农本草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一名麻勃。它也通肠道,解缠缚,还补虚。理气、养血、下血、润肠。

11、酸枣仁——酸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

12、知母——苦寒。《神农本草》:主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十二剂中,属于清剂类药物。专入阳明病位。专门去邪热救津液(补不足,益气)还能利不化的水饮。

13、石膏——辛寒。《神农本草》:主治中风, 寒热,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这个药,属于十二剂中重剂类药物。专入阳明病位。寒能清热,辛能散结,能散热邪结聚。 能通彻内外,因为是石类药,又有重镇降逆的作用。

14、滑石——甘苦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15、粳米——甘,平。《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就是大米。属于养身之物,入阳明太阴两纲。 补津液胃气。

16、人参——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补五脏津液。目前说的人参,特指的是辽参,主要的多为白参,也叫生晒参。

17、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

18、芒硝——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这个药也是通闭结,入阳明病位。

19、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辛咸而温,本身就有除滞和温通的作用。入太阴厥阴阳明病位的。升中有降,能入头啊,定心安神,可以通闭塞。厚朴针对膈下气滞。

20、枳实——酸苦而寒。《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阳明里实热结大便硬),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外宣,内收。主阳明厥阴病位。枳实针对膈上气滞。

21、枳实+厚朴——寒温配合,升降配合(枳实取奇数主升),理三焦滞气,破除气结和血痹,使气机通畅。

22、瞿麦——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3、水蛭——咸平。《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主入阳明厥阴病位。水蛭在十二剂里,通闭之剂多用—通血闭脉闭(通热闭,用大承气汤)

24、虻虫——苦咸寒,辛臭。》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癖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也入脑,内外上下的瘀血都管。入阳明厥阴病位,和水蛭是一类的功用。

25、茵陈蒿——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是个阳明药。十二剂里面,属于清热类。

26、栀子——酸苦而寒《神农本草经》:主治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疡。是阳明药,清热的,也是表里都清,还能除烦。

27、白头翁——去热也去寒,说它解毒,《本经》说了一句解毒的功它是通畅气机,止痛(是除里急后重的首选药。)时方可好,用木香去对治里急后重!这个药,还逐血。阳明的痢疾便血,更合适用它。厥阴的血痢也可以用。

28、黄柏——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是阳明药,清热去湿。内外兼治。

29、黄芩——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清阳明里热,开通瘀血。

30、黄连——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是阳明药、清理湿热的。

31、秦皮——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微怕冷)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32、瓜蒂——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欬逆上气食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主要是催吐,用多了,还可以泻下。

33、赤小豆——酸、微苦而凉。《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上焦郁阻的气血阻滞 ,排出痰涎,通畅气血。

34、豆豉——微温。味甘咸而酸。《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35、柴胡——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入少阳阳明病位。主和解、清热。专入上焦,和解表里。能够疏导内外,去寒热往来的少阳邪气。

36、前胡——辛苦,寒。《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专入阳明病位,寒能清热,辛能散邪而气得旁流,苦能降逆下气,疗胸咽之窒塞不通。

37、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入太阴厥阴病位。十二剂里面,它有温渗的作用,降逆,去水饮。偏寒性的疮肿用生半夏外敷

38、栝蒌根——就是天花粉,《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瓜蒌实:《别录》:主胸痹。这个药,清热开胸而除烦。

39、茯苓——甘淡。《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入太阴少阴厥阴病位。利水饮,止上逆。

40、猪苓——甘淡,平。《神农本草经》:主痃疟,利水道。利水饮,去水饮结聚。痃疟,指的就是积聚。它和茯苓一样,入太阴少阴厥阴

41、五味子——酸温。《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还是敛降水饮,补精。是太阴药。

42、白术——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这个药,渗湿。主入太阴。太阴中湿,白术除饮止汗(太阴表证,风湿的那个发热汗出)

43、赤石脂——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收束湿邪脓血,而后排出体外,能破坏以水湿为主而造成的痰饮血瘀的实邪。多用易燥津液,类似“干抹布”。

44、太乙余粮——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余邪气。

45、吴茱萸——苦辛,大热。《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还止呕吐泻痢,有干姜的作用。这是温热药,入少阴太阴厥阴病位。升浮(先升后降)。风、寒、湿、血痹,它都能发越出去。解表温里

46、附子——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解表驱寒

47、乌头——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解表驱寒

48、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这个药,入少阴,也兼入太阴。温宣和降逆的力量大,由头到脚,贯通周身。它也专去寒饮郁阻,治疗水饮上逆,百节疼痛。

49、菟丝子——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

51、桔梗——甘苦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这个药,专入咽喉和上焦,温降寒饮的。

52、牡蛎——咸凉。《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熬,就是现在的煅牡蛎。增加了燥湿的作用,还能降逆气,解决心下满。

53、生地——甘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清热养血,补津液。专门针对阳明热燥伤津血的好药。可以养血凉血,化瘀通经脉。

54、竹沥——性寒,主风痉。它也是阳明家的清热化痰药,涤荡痰凝。刚刚发作的太阳阳明证的面瘫,紧急服用,可以迅速痊愈。

55、山萸肉——味酸平。《神农本草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这个药,是厥阴药,可以解纷。

56、山药——甘温而酸。《神农本草经》: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养津液,补胃气,调和阴阳,而“除寒热邪气”。

57、粉丹皮——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清阳明热结的。

58、泽泻——甘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去水热的,排出多余的水饮。泽泻要生用。炒了,就没有咸味了。

59、琥珀——《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癥。

60、朱砂——苦,微寒。《神农本草经》:治身体五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清上焦阳明热,安神,镇水热上逆的心悸。

61、石蜜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一名石饴。生山谷。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

62、通草——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有芍药的作用,“通利九窍血脉关节”。 通草是川木通

63牛膝——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用怀牛膝)

64、葳蕤——今称玉竹。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暴热, 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它滋润津液,补胃气。

65、天门冬——苦平。《神农本草经》: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也是大补津液,祛风除湿通脉的。

66、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阻滞不通而痛)”有专门治疗作用。是个缓急药。

67、连轺——是连翘根,苦寒平。《神农本草经》: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

这个药,可以用连翘代。

68、连翘——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漏,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结热蛊毒。”,去阳明结热。

69、桑白皮——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桑白皮,可没说“去热”。

70、梓白皮——别名梓皮、梓木白皮、梓树皮、梓根白皮、土杜促。入阳明病位梓白皮这个药——要用败酱草代替。

71、败酱——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阳明药。

72、当归——辛甘而温,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入少阴太阴,主血,驱寒

73、川芎——辛甘、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还可温阳。对于阳虚水盛而津血亏,不养筋脉的,正合适。

74、贝母——苦咸而寒凉,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入阳明,主热邪痈肿淋利。记住,是土贝母(可用山慈菇代),不要搞错。

75、苦参——苦寒,主心腹结气,疝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入阳明,主热邪痈肿淋利

76、阿胶——味甘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77、独活——今之羌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入头面,发表,去风寒,解痉挛,去血瘀。“女子疝瘕”,说明也可入里,破积聚。怎么让它入里?用药量去控制。

78、猪皮——甘咸而凉。清热,养血,大补津液,也能利尿的,去小便热涩不利。润燥。

79、龙骨——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80、铅丹——辛咸、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81、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是太阴家药。解决表虚恶风湿邪在表,补虚排邪祛风。对于汗出而伴有严重恶风症状的,疗效很好,用量大些效果奇佳。

82、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是太阴家药。

83、茵陈——味苦平。《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解表,除寒热风湿互结之黄疸。

84、野菊花——辛苦微寒,主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阳明上焦郁热,止眩晕。

85、漏芦——寒、咸涩。主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它还能下乳。阳明实热而产后无奶的,可用它清热通乳。

86、麦门冬——甘凉。《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结气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续胃脉之津亏绝伤。入阳明厥阴病位,通胃中脉络,养胃中津亏,去邪气结聚的要药。

87、升麻——辛苦而凉。《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杀老物殃鬼,辟温疫瘴邪蛊毒。,专入阳明病位。入上焦和肌表,清温热邪气。温病的口舌赤烂,它都管。

88、橘皮——通腑

89、荆芥——气温,味辛、苦。《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脉,通宣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渴。杵,和醋,封毒肿。去枝、梗,手搓碎用,治产后血晕如神。动渴疾。多食,熏五脏神。破结气。

90、防己——防己,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通血闭,利大小便。是阳明药

91、知母——苦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利水饮。是阳明家药

92、射干——气平,味苦,微温,有毒。《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闭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93、艾叶——气温,味苦,阴中之阳。《本草》∶止下痢吐血,下部疮,辟风寒,令人有子。灸治百病。

94、乌梅——酸平。《神农本草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降逆气,除烦安心。生津液,降水饮。

95、旋复花——咸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旋复花,散水饮结聚于中上焦。

96、代赭石——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 漏下。入阳明病位,降逆而通下,有大黄攻下的功效,也是个“小大黄”

伤寒药性大总结

一、伤寒81味药性精辟提炼
《伤寒杂病论》虽然记载了数百个经方,但用到的药物却不超过一百种。中药分类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按功效分类,本文收录仲景常用的八十一味药,主要依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性味,按照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排序进行分类,从而从每一类的性味中推导出共同的功效,希望这样的分类方式能从另外一个方面促进中药学研究方式的改革。(个别药物仅有一见者,难以推导出具体的功效,故只写其大致功效,如椒目等。)

凡药则酸敛,苦泄,甘缓,辛散,咸软。要之,药多禁忌,贵在配伍。

酸: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苦: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本经》作辛,为是)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芽: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甘: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黄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黄: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毒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黄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魂

辛:

1.辛以散邪:

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

川芎:行血

香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咸:

1.咸以软之:

芒硝:软坚通便

牡蛎:软坚消痞(胆)

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

水蛭:活血化瘀

蛰虫:活血化瘀

虻虫:活血化瘀

伤寒论50味主药适应症

1桂枝———-主气上冲汗出脉浮缓虚1)上冲感2)搏动感。

2芍药———-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

3甘草———-单味主咽痛,复方主治气液不足之症。

4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5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6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

7乌头———-主治与附子相似,主痛症,主治腹中剧痛,关节疼痛或手足逆冷,脉沉紧者。

8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9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10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者。

11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者。

12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13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或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14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者。黄芪症是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桂枝症是汗出而不肿,气上冲,常有关节痛。

15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16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17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18泽泻———-主治眩冒而小便不利者。(泽泻主眩冒,白术主渴,茯苓主悸)

19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20防己———-主治下肢浮肿。

21葛根———-主治项背强痛而不利者。

22栝蒌根——–主治渴而不呕者。

23黄连———-主治心中烦而心下痞者,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

24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心下痞,不利,干呕,胸胁苦满。

25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26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室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27大黄———-主治1)腹症:心下硬坚,按之心下满痛。2)精神症状:谵语,心热,狂,烦,燥。3)大便症状:便秘,大便难。4)脉症:脉滑而疾,数而滑。

28芒硝———-主治便秘,舌干燥而谵语者。

29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30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31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32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33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34知母———-主治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者。

35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36牡蛎———-主治烦惊,口渴而胸胁痞硬者。

37人参———-主治气液不足1)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2)身体疼痛,脉沉迟者3)烦渴,舌面干燥者4)恶寒,脉微者。

38麦门冬———主治赢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39阿胶———–主治血证,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

40干地黄———主治血证,尤其以妇人子宫出血为多。

41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

42川芎———–主治腹痛。

43牡丹皮——–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44杏仁———–主治胸满而喘,兼治腹胀便秘。

45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而时冒者。

46桔梗———-主治咽痛,咽干而咳者。

47葶苈子——–主治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肿者。

48桃仁———-主治肌肤甲错,小便自利者。

49庶虫———-主治经水不利,小腹满痛。

50水蛭———-主治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者。

张仲景50味药证

麻黄:
麻黄证,主黄肿,兼咳喘,恶寒风,
无汗出,身痛疼,肤黄暗,乏光明。
体粗壮,肉酸疼,易着凉,易水肿,
鼻易塞,身沉重,舌体胖,苔厚应,
脉浮紧,有力征,小便少,“湿家”情,
若体瘦、唇咽红、虽无汗,亦禁用。
配黄芪,治肿疼,伍桂枝,减烈性,
汗多少,石膏行。大量用,消水肿。
配附辛,脉当沉,欲安全,久煎用。
附子
脉沉微,附子证,精神萎,畏寒冷,便溏泄,腹满疼,
或腹水,或水肿,属阳虚,少阴病,脉紧弦,胁偏痛,
或有汗,脉兼硬,风湿搏,身烦疼,开痹结,胸腹疼。
面苍白、烦不宁,全身疼,痛无定,胁腹痛,不满硬,
苔不腻,舌不红,口不渴,虚寒情。面晦暗,目无神,
语无力,身困重,无上证,用需慎!共细辛,能止疼,
同干姜,止泻灵,苓术芍,利水雄,麻桂草,疗身疼,
和大黄,痛不通,泻脉微,配人参,参姜草,多同用,
减其毒,增其功,欲救逆,须用生,炮附子,能温经,
小剂量,四肢冷,用量大,关节疼。

乌头
乌头证,腹剧疼,关节痛,手足冷,脉沉紧,舌淡红,苔白滑,用多灵。
苔光薄、舌绛红、肤白瘦,当忌用。伍生姜,减毒性,久煎煮,忌用生。
仲师传,蜜煎行,求安全,好医生!

干姜
干姜证,口不渴,涎唾稀,多泡沫,或虽渴,饮不多,苔白厚,滑腻诀。
下利后,用之多,呕泻证,喘嗽疴,腰冷痛,出血择,善配伍,用更多:
配附草,四逆悦,伍参术,理中得,率苓术,愈肾着,配半夏,呕吐绝,
同栀子,烦躁握,伍石脂,下脓血,配辛味,止咳药,伍芩连,医寒格,
协蜀椒,除满痛,伍桂枝,腹痛挫。

生姜
论生姜,主呕恶,多涎唾,口不渴。
吐清水,腹雷鸣,心下痞,或腹疼,
药力微,少单行,伍桂枝,止胃痛,
羸瘦悸,胸腹痛,配半夏,吐水用,
伍橘皮,嗳胀行,配厚朴,除满灵,
伍吴萸,头腹痛,吐涎沫,浊上冲,
配大枣,增食功,理胃虚,复体能,
胃津亏,吐伤阴,夏麦伍,姜不行。

桂枝
桂枝证,气上冲,汗自出,恶寒风,烦不安,关节疼,受惊恐,心悸动,
入寐难,夜多梦,体白瘦,腹薄硬,虚缓脉,用多中。舌体柔,色暗红,
苔薄白,舌面润。若苔腻、舌绛红、质坚老,不当用。心动悸,桂草苓,
协龙牡,惊悸平,如虚悸,人参同,咳逆悸,五味灵。加附子,医身疼,
配黄芪,主身肿,伍饴糖,里急情,从麻黄,监制功,协柴胡,透汗行,
配桃黄,可通经,参麦胶,理虚功。大剂量,心悸动,伍麻黄,小量轻,
体腹痛,剂量中,用桂枝,小轻症,大重病,肉桂功!

芍药
芍药证,主挛急,行走难,足无力,下肢挛,伸不利,抓药证,疗效提。
阵发性,痉挛急,位不定,皆可与,腰肢痛,难步履,腹急痛,大便秘,
如栗下,最相宜,消水肿,通利机。腹肌紧,腹皮急,兼余症,皆可与,
肉松软、大便稀、无腹痛,不可与。配甘草,缓痛基,伍枳实,胃动力,
同黄芩,热利息,若加桂,腹痛急,脉弱悸,中焦虚,加附子,脉沉微,
伴身痛,属阳虚。配苓术,利水剂,经不调,伍芎归,全身肿,姜附齐。
大剂量,腹痛急,二三两,非主剂。

甘草
甘草证,羸瘦形,
气液馁,肤枯情,
口舌糜,咽中疼,
刺激咳,心悸动,
逆上冲,躁急痛,
和诸药,解毒雄。
审经方,非泛用,
欲高效,合理行。

大枣
用大枣,主安中,通九窍,医大惊,
补气津,胃气平,和百药,四肢重,
同草麦,脏躁宁,伍生姜,咳呕平,
食欲差,均可用,入泻剂,养正功。

细辛
细辛证,恶寒冷,口不渴,小便清,
脉迟缓,厥冷疼,苔白滑,舌淡红,
饮咳逆,姜味同,四肢冷,归桂行,
合乌附,痛剧重,入汤剂,可重用,
丸散法,量必轻。若热渴,苔少红、
咳无痰、咽干痛,虽肢冷,当慎用!

吴茱萸
吴萸证,头腹痛,呕涎沫,手足冷,
脉多细,久寒情,呕胸满,痛巅顶,
疼较重,伴恶心,或腹泻,液多清。

柴胡
柴胡证,胸胁满,不欲食,默默然,
呕发热,或心烦,怕风冷,往热寒,
情郁闷,柴胡眼,柴胡带,身侧偏,
体偏瘦,面黄黯,肌坚紧,舌偏干,
对气温,多敏感,肢常冷,主诉繁,
女性多,经色黯,有血块,腰痛酸,
双乳房,胀经前,查诸脉,多细弦,
劫肝阴,偏概全!重药证,用安全。

半夏
半夏主,呕不渴,咳喘悸,咽异格,
兼咽痛,失音疴,营养好,肤腻色,
或黄黯,乏常泽,易恶心,呕家诀,
体不羸,肥胖多,症怪异,疑虑多,
舌偏厚,齿痕舌,有白线,著舌侧,
常恐高,晕船车,咽喉证,伴见多。
黄师提,大家学,品药证,细琢磨。
学中用,用中学,反复求,义自得!

黄芪
黄芪证,汗出肿,肌无力,关节痛,
身觉沉,动不灵,尊荣人,肌肉松,
面黄白,隐黄红,或黄黯,乏光荣,
水肿貌,目无神,腹无力,水囊形,
舌淡胖,苔多润,易过敏,且畏风,
大便稀,不成形,肢麻木,血运停,
大剂量,黄汗肿,身不仁,量用中,
补不足,小量行,因王道,无近功,
慢调体,缓收功。

白术
白术证,下利渴,心下满,小便约,伴水肿,短气疴,
兼冒眩,泽泻合,四肢沉,疼痛诀,头昏花,坐舟车,
动易汗,懒工作,饮水后,食不多,胃内胀,如壅塞,
苔薄白,胖大舌,大便稀,用之合。

茯苓
茯苓证,主眩悸,口中渴,溲不利,口少津,思饮意,
饮忌多,致短气,饮后吐,名水逆,溲不畅,尿痛急,
伴水肿,或便秘。用茯苓,重察舌,舌胖大,齿痕多,
舌多润,用之得。入汤剂,量大乐,配散剂,小量合。

猪苓
猪苓证,主溲约,尿量少,次数多,或次少,不定色,
伴涩痛,或灼热,不适感,淋病诀,伴水肿,甚带血。

泽泻
泽泻主,冒眩渴,有渴感,饮不多,恶凉饮,但喜热,
面虚浮,不溲约,面色黄,肉松软,体肥胖,动气短,
舌体大,质红淡。

滑石
滑石证,溲赤约,尿不爽,量不多,
伴涩痛,尿黄色,小便少,主因热。

防己
防己证,下肢肿,按如泥,伴腰痛,
膝疼痛,难活动,腹喘满,身困重。

葛根
葛根证,项背强,延及腰,引脊梁,按夹脊,有抵抗,
头痛昏,眩晕详,耳鸣聋,功亦彰,葛根体,形较胖,
项背肌,厚实象,身困重,懒模样,面黄黯,便多溏。
若肤白、体瘦长、胸背扁,慎酌量。

大黄
大黄证,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吐衄血,心下痞,
月经少,延或闭,食即吐,黄疸疾,主阳疮,疔痈施,
心下疾,少腹急,人如狂,热谵语,大便难,六七日,
大便硬,乍难易,脉见滑,反下利,心下痛,利青水,
脉迟滑,或滑疾。腹虽急,中无力,痛喜按,精神疲,
身水肿,欲昏睡,身无汗,脉沉微,或虚浮,或沉细,
禁忌症,切莫与!

黄连
黄连主,心中烦,心下痞,下利兼,见焦虑,烦不安,
头昏痛,神错乱,体燥热,苦闷感,心悸动,不得眠,
多梦扰,入睡难,易早醒,抓关健。腹急泻,后重感,
肛门热,便腻粘,下粘液,脓血便,烦利痞,相兼现,
舌坚老,色红暗,苔黄厚,所必见!论药证,重客观。
舌胖嫩,质红淡,苔薄白,脉迟兼,阴寒证,忌黄连。

黄芩
黄芩主,伏热质,肤面白,唇红施,烦而热,兼出血,
痹因热,或痞利,闷不安,躁焦虑,身体热,汗出悸,
溲灼热,舌红宜,论抓手,烦热极!用黄芩,莫迟疑。

黄柏
黄柏证,主身黄,溲不利,赤而黄,
兼发热,热利酱,身热汗,苔腻黄,
肤溃烂,渗水黄,妇人病,带下黄,
下体疾,一并囊。

栀子
栀子证,是热烦,胸中窒,重压感,腹中痛,痛喉咽,
衄血、淋,目赤兼,心不宁,躁扰乱,难入睡,卧不安,
胸烦闷,兼黄疸,剑突下,灼痛现,气郁热,投之痊。

石膏
石膏证,身热汗,舌干燥,口渴烦,
脉滑数,洪大兼,喜饮冷,不恶寒,
肤憔悴,色白面,黄胖人,身重见,
黑胖人,不易汗,所当忌,可别鉴。
舌苔薄,舌面干,易兴奋,烦不安。
若舌润,厚腻现,投石膏,把病添。

人参
人参证,气液虚,汗吐下,损津液,心下痞,不欲食,
上腹扁,按之硬,无底力,按中空,腹部平,无弹性,
反复吐,耗液重,精神萎,消瘦形,脉沉迟,身体疼,
口渴烦,舌嫩红,身凉汗,反应钝。用人参,客观征:
一脉象,浮转沉,大变小,微弱情,二体型,削殆尽,
上腹部,扁平硬,三舌面,燥无津,舌体瘦,苔光红,
面苍白,乏光荣。若肥胖,面油容,苔厚腻,当慎行!

当归
当归证,主腹痛,妇人疾,最常用,
刺绞急,痛特性,在少腹,痛势重,
当归体,羸瘦型,肤干枯,脱屑情,
脉多细,血不盈,配芍药,医腹痛,
伍辛桂,手足冷,肤甲错,配桃红,
合胶地,止漏崩,治血痢,芩连同。
若体肥、无腹痛、便稀溏,当慎用。

枳实
枳实证,胸腹满,胸痞痛,大便难,
腹肌硬,抵抗感,仲师谓:心下坚。

厚朴
厚朴证,胸腹满,大便秘,兼咳喘,
腹部胀,按抵抗,嗳矢后,轻松象,
咽异感,气逆样,胸膈闷,痰鸣响。
审药证,医称良,黄师语,重心长,
淳厚意,跃纸上,经方法,永辉煌!

栝楼根
栝楼根,主治渴,渴明显,饮复渴,
食欲好,大便结,肌肉紧,拘痛说,
生痈疽,或疮疖,舌干燥,内津涸。

芒硝
芒硝证,主便秘,舌面干,舌动滞,
舌苔厚,热谵语,因腹中,有燥屎。
用量大,令快利,量用小,少腹瘀,
大剂量,兼逐水,老弱体,勿轻予。

栝楼实
栝楼实,主胸疾,心闷痛,大便秘,
胸腹窒,痛唏嘘,连背部,常涉及,
吐粘痰,伴咳疾,剑突下,压痛据,
察舌苔,干厚腻,见上证,投之宜。

薤白
薤白主,胸腹痛,胸闷痛,痛无定,
偏于胸,彻背痛,兼咳唾、喘息症,
肉坚紧,舌必厚,兼里急,且后重,
大便难,胸满应。人肥满,肌肉松、
虽胸窒,亦禁用,姜桂杏,苓术行。

知母

知母证,汗出烦,无邪结,谓虚烦,
身羸瘦,知母添,舌必红,苔薄兼,
口燥渴,参膏联,骨节疼,桂膏缘,
伍百合,意烦乱,配枣仁,烦不眠。

龙骨
龙骨主,惊悸证,恐不安,脉芤动,
多梦萦,恶人声,汗淋漓,醒后征,
遇事惧,面潮红,易紧张,身汗冷。
龙骨脉,浮大空,轻即得,重无踪。
脐下悸,是特征,薪传自,东洞翁。

牡蛎
牡蛎主,惊悸动,口中渴,胸胁硬,
恐不安,寐多梦,自盗汗,头昏用。

麦冬
麦冬主,肤枯瘁,羸瘦体,兼气逆,
或气促,心动悸,或咳喘,咽不利,
或咽痛,粘痰腻,舌多红,无苔迹,
脉多数,按无力。口多涎,无渴迹、
舌黯淡,畏寒袭、舌质淡,苔厚腻、
见肢冷,皆勿与!

阿胶
论阿胶,主血证,察血色,不一定,
淡稀质,为其征,面苍白,萎黄应,
治血痢,芩连同,子宫血,归地行,
医尿血,滑猪苓,虚羸体,参麦共,
爪甲枯,客观征,

地黄
干地黄,主血证,量较大,色鲜红,
人羸瘦,憔悴容,肤干枯,乏光荣,
诸出血,舌质红。鲜地黄,治不明,
参后世,吐衄行,大剂量,清酒溶,
不伤胃,药力纯,仲景法,妙无穷。

川芎
川芎证,主腹痛,上下腹、胸胁痛,
及腰背,胀刺痛,风入脑,致头痛,
用川芎,不拘型,风热壅,形体充,
同大黄,狂热病,头昏眩,便不通。
配香附,解郁功,伍枣仁,安神灵。

牡丹皮
牡丹皮,少腹痛,兼出血,按之硬,
便尿血,漏崩中,下部血,多适用。
若出血、腹不痛,法黄土、胶艾行,
如无血,少腹痛,归芍枳,同用功。
体羸瘦,肤黯红,舌坚老,色黯红,
经不畅,用多灵。

杏仁
杏仁证,胸满喘,兼腹胀,大便难,
伴咳嗽,肿面睑,配麻桂,无汗喘,
伍桂芍,喘胀满,同苓草,主悸眩,
胸腹胀、伴气短,协巴黄,胸腹宽。

五味子
五味子,主咳逆,平卧难,咳倚息,
或胸满,气上逆,喉哮鸣,静稍息,
动则喘,汗淋漓,头昏沉,眼花疾,
头如裹,犹物蔽,寐不安,乱梦袭,
或遗泄,或心悸,腰膝软,便泄稀。

桔梗
桔梗证,主咽痛,咽干咳,嘶哑音,
咳不喘,痰如脓,或伴见,胸闷痛,
易致吐,小量行,食欲差,不当用。

葶苈子
葶苈子,主咳喘,鼻孔塞,清涕连,
面目浮,胸腹满。流虽清,当寻源!

桃仁
桃仁证,肤燥干,糙脱屑,如鳞片,
或增厚,色沉淀,体羸瘦,面黑黯,

蟅虫
蟅虫证,经不利,少腹满,痛相随,
经来少,或经闭,腹有块,痛按拒,
腹痛甚,腰胁及,肤甲错,目黯黑,
或健忘,或便秘,见失眠,亦可施。

水蛭
水蛭主,腹硬满,溲自利,发狂兼,
喜忘事,神不安,心烦躁,行为反,
夜少寐,常失眠,人枯瘦,目黯然,肤甲错,瘀血干,面色紫,舌老坚。

赞(0)
修元健康网 » 96味经方药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