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转载】一个治疗中风的古方,无论中经络,中脏腑,还是中风后遗症,均可用之

三化汤出自刘河间所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文为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格,复以三化汤主之。

三化汤表面上看系由小承气汤加羌活组成,但二方中积实、厚朴、大黄的用量比例却不相同。小承气汤中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三化汤中三味药物用量相等 。

三化汤证属于外感风邪,内有积滞证。三化汤用羌活以化风厚朴以化滞枳实以化痰,故名三化汤。其中羌活辛温上行发散,大黄等下行偏寒通导,互相制约。羌活不仅祛风,侧重升举清气,宣郁开窍,疏通经络,其与小承气汤配伍,具有一升一降,一开一通,调和血气的特殊作用,小承气汤不仅清热泄火,宽中行气,而更具有降泄痰浊,通瘀导滞的功效。

三化汤具有祛风和通便两方面的作用。以恶风寒,发热,大便闭结不通,腹痛痞满,脉滑为辨证要点。三化汤治疗中风的关键,在于方中大黄的灵活运用。

三化汤主治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可使诸窍畅利,清升浊降,气顺血和而病趋愈。临床用于治疗中风急性期,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肠梗阻、脑栓塞,脑血管痉挛,高血压危象的常用方。

上逆者宜沉而降之,臃塞者宜破而通之

小承气汤功善荡除胃中积热,以攻下通腑为主;三化汤长于破气导滞,重在调理气机。

若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若忽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者,宜以三化汤通其滞 。

临床观察三化汤不仅能治真中风,也可用治类中风。无论中经络,中脏腑,还是中风后遗症,均可用之,兹举例如下。

1 中经络

郭某,女,76岁,1996年5月3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常出现一过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初未介意,后日渐加重,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3~5分钟。诊为脑血管痉挛。经降颅压、扩血管及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半月无效,求治于中医。诊见:除上述见症外,伴头昏目朦,食欲不佳,大便4~5天一行,较干,Bp18/13kpa。舌黯淡、苔厚稍腻,脉弦滑有力。西医诊为脑血管痉挛。中医诊为中风中经络,证属腑气不通,痰瘀阻络,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枳实、厚朴、羌活、桃仁、红花、地龙、竹茹、僵蚕各10g。每天1剂,水煎服。3剂,大便通下,量多。肢体麻木除。继服3剂,诸症均减,唯感疲乏无力,睡意频频,此为腑气得通,阳气未复,遂于上方加桂枝10g,继服3剂,诸症消失。停药观察1年,未见复发。

2 中腑

杨某,男,64岁,1995年3月1日初诊。7天前患者早晨起床时,出现言语欠流利,左侧肢体瘫痪,急赴医院诊治。CT示:左侧脑梗塞。经脱水、扩血管等治疗1周,疗效不佳,遂转中医治疗。诊见:形体肥胖,言语不利,右侧肢体瘫痪,大便7天未行。舌淡胖、苔滑稍腻而厚,脉沉滑有力。诊为中风中腑。证属腑气不通,清窍被蒙,痰瘀阻滞,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枳实、厚朴、羌活、桃仁、石菖蒲、远志、郁金各10g,钩藤、桑枝各30g。水煎服。服1剂,泻下黑硬便,量多奇臭。继服5剂,下肢可轻微上抬;继服20余剂,可缓慢行走,上肢可抬至肩,言语较流利。续服20剂,病渐向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3 中脏

汪某,男,65岁,1997年2月1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0余年,半月前打麻将时突感剧烈头痛,随即昏仆于地,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右侧肢体瘫痪。CT示:左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经颅脑外科手术引流后,渐趋好转,但体温仍高,意识不清,不能言语,右侧肢体瘫痪,大便10余天未解,BP21/15kPa,舌红、苔黄厚腻,脉沉实有力。

诊为中风中脏,证属痰热上蒙,清窍不利,脉络不通,拟三化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钩藤各30g,枳实、厚朴、羌活、竹茹、黄芩、菊花各10g。水煎鼻饲送服安宫牛黄丸。服1剂,大便通畅。继服5剂,意识渐清,虽不能说话,但能听懂意思,右下肢可抬离床面。守方去安宫牛黄丸,大黄减为10g,加桑枝30g,牛膝15g,继服20余剂,意识清楚,能进行简短对话,继服20余剂,病渐向愈。

4 半身不遂

徐某,女,56岁,1994年12月15日初诊。因患脑梗塞,住院治疗月余,渐趋好转,但遗右半身不遂,久治无效。曾服补阳还五汤无效;又予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仍无效。诊见:病人右侧肢体瘫痪,Bp18/12kpa,纳可眠安,大便不实,舌体淡胖、苔中部腻,脉沉细。诊为中风后遗症,证属痰浊阻滞,脉络不通,拟三化汤加味。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处方:酒大黄3g,枳实6g,桑枝30g,厚朴、羌活、桃仁、地龙各10g。水煎服。服7剂,下肢可轻微上抬;继服7剂,右下肢可抬离床面,右上肢可轻微上抬。效不更方,继服30余剂,可扶杖慢行。1年后随访,基本康复。
按:中风证,多为痰瘀阻滞清窍,脉络不通。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发作期出于应激,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肠源性内毒素加剧了脑血液循环障碍。因此,清除肠道积滞,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确是治疗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考三化汤,功善通腑泄浊,借助中焦胃腑下降之势,使上逆之气火痰浊随之而降,并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敷布,疗效卓著。然三化汤治疗中风的关键,在于方中大黄的灵活运用。治疗脑血管痉挛(中经络),大黄10 g与诸药同煎,取其味薄而通,气薄而泄,通下以缓上,从而解除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塞(中腑),大黄10~20g(后下),取其味厚而泄,气浊而通,直降下行,走而不守,可去除肠道积滞,解除脑水肿。治疗脑出血(中脏),大黄30~60g(后下)浓煎,取其量大力宏,气味雄烈,使上逆之气火迅速下降,从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把后遗症降到最低限度。治疗脑血管后遗症,大黄3~6g酒制同煎,取其升清降浊、活血行滞,促进功能的恢复,并可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止疾病的复发。

值得注重的是,三化汤并非仅用于中风伴有便秘者,即使大便通畅,投以三化汤,并灵活掌握大黄的用量,可使清升浊降、气血和调,从而促进机体的迅速康复。

赞(0)
修元健康网 » 【转载】一个治疗中风的古方,无论中经络,中脏腑,还是中风后遗症,均可用之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