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转载【文糖医】糖尿病眼病与针刺治疗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中医学上属于“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随着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针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认可,而使用针灸来治疗这种眼病也有了广泛的发展前景。针刺治疗糖尿病眼病可以调节五脏、活血化瘀而疏通经络、滋养目窍。

研究表明,针灸具有降血糖、保护胰岛组织,调节机体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等作用,能够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主要包括:①针灸可逆转胰岛β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异常,保护胰岛组织,提高胰岛素受体数,改善胰岛素抵抗。②针灸能够改善中枢功能,使机体调节血糖的网络趋于平衡。③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血清中的危险因子水平,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长期代谢异常可造成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脏、眼、血管、神经、肾脏等组织器官产生病变。在眼部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眼涨、疼痛、视力减退或波动、视野减小、眼睑下垂等症状,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出现失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包括干燥性角结膜病变,晶体病变(主要是晶体源性屈光不正以及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瞳孔异常、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这些病变当中,最常见且危害性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针刺治疗糖尿病眼病的机理

1.调节基因表达

现代研究表明,高糖状态能刺激机体应激,产生生长因子,使某些基因表达增加,进而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淤滞,甚至微血管闭塞。研究显示,正常的鼠眼视网膜中有IGF-1受体mRNA的表达,但是在糖尿病鼠眼的视网膜病变中IGF-1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针刺治疗可以通过抑制IGF-1受体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效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改善微循环

有研究对糖尿病大鼠进行针刺前后观察,发现糖尿病大鼠微血管病变得到了改善,其机制在于针刺治疗可以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形成及降低血糖等。

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滋阴清热、益气养阴,针刺可直达病所,调和气血,散瘀通络,利窍明目。针刺还可调节五脏六腑,其功能正常则可将精气上输于目,濡养目窍,如针刺肾俞可补肾滋阴清热;脾俞可健脾化痰祛浊;肝俞行气养血活血;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可益气滋阴养血。脏腑功能正常则精气得以正常化生,脾气转输之,上注于目。《兰室秘藏》:“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认为一个人体内所有的精气,均来自于人之脾胃,且可以体现在眼诊上。脾有问题,眼睛可以体现出血脉的一些症状,人一旦脾虚,体内五脏的精气功能易变,而不能归结于眼睛的问题。张智龙等运用针刺调理脾胃的方式去调理脾虚,间接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穴取中脘、曲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地机来调理脾胃,加风池、瞳子髎、四白,对照组以眼周穴位承泣、睛明、球后及光明、肝俞、肾俞为主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视网膜病变有效率为56.7%。调理脾胃针法通过补脾而增益五脏六腑之精气,精气上输于目而改善眼底状态,并且对患者的糖、脂水平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降低血糖和和胰岛素水平,纠正糖尿病代谢紊乱,保护胰岛组织,同时,针刺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的形成,可间接地改善缺血区氧和能量的代谢,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糖尿病眼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若失治误治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针刺治疗糖尿病眼病有了较大进展,并取得很好疗效,但目前关于糖尿病眼病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如治疗选穴复杂多样,各个医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为糖尿病眼病选择最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对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赞(0)
修元健康网 » 转载【文糖医】糖尿病眼病与针刺治疗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