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张仲景将便秘分为脾约、阴结、阳结,李东垣则分为热燥、风燥、阳结、阴结,其后又有风秘、冷秘、气 秘、热秘、虚秘、湿秘等名。
叶氏将便秘,除称为“便闭”外,还称为“肠痹”。将癃闭,除称为“癃闭”外,还称为“便闭”“溺涩”。并且认为临床中有二便皆不爽或闭阻者,尤应重视。
1. 肺气不通
湿郁化热,阻遏气分,症见食下 䐜胀、大便经旬不解、腹中鸣 动、不渴或渴思冷饮、咽干咳痰,或目痛鼻渊、脉右部弦搏,治宜辛润宣肺,以气通则湿热自走,用紫菀杏仁方(紫菀、杏仁、枇杷叶、瓜蒌皮、郁金、山栀皮、枳壳、桔梗)。如肠痹开肺不效,可用更衣丸(芦荟、朱砂)或威喜丸(茯苓、猪苓、黄蜡)。
2. 郁热燥结
阳气郁勃,腑失传导,症见纳食中痞、大便结燥。治宜宣通肠胃中郁热,用川连芦荟方(川连、芦荟、莱菔子、炒山楂、广皮、川楝 子、山栀子、姜汁炒厚朴、青皮)。如厥阳扰动神明,症见面青肢冷、 便秘、经色已黑,用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山栀、黄连、黄柏、 黄芩、大黄、青黛、芦荟、木香、麝香,蜜丸)。
3. 湿热蕴阻
症见嗳气少餐、大便窒塞、脉弦大,治宜苦寒坚阴燥湿,用小温中丸吞服(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神曲、香附、苦参、黄连、针砂)。如素饮酒厚味,湿热渍筋烁骨,兼有痹痛者,用二妙丸加味(黄柏、茅术、生大黄、地龙、狗脊、川连、萆薢、蚕沙、山甲、汉防己、仙灵脾、海金沙、独活、细辛、松节、白茄根、黄酒、烧酒)。
4. 血结热瘀
症见汤饮下咽、嗳噫不已、不饥不食、大便干坚若弹丸,或脘胁痞胀、大便阻塞不通、脉左弦实,治宜辛润攻瘀血,用桃仁皂荚方
(桃仁、冬葵子、皂荚核、郁李仁、大黄、降香、郁金),或桃仁承气汤为丸(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5. 液枯血燥
脾胃液耗:症见减食过半,粪坚若弹丸,宜从劳伤治,用三才汤加味(天冬、生地、人参、麦冬、茯神、川斛),或当归麻仁方(当归、 麻仁、柏子仁、肉苁蓉、松子肉)。
肝肾液伤:症见大便六天更衣一次、燥艰常秘、遗精、下肢掣 痛,或时有小溲淋浊、脉大,治宜滋肾润燥,用生地阿胶方(生地、阿胶、天冬、麦冬、柏子霜、松子仁),或虎潜丸加减(熟地、虎胫骨、龟甲、黄柏、知母、当归、牛膝、白芍、陈皮、羯羊肉、苁蓉、猪脊筋丸)。
阳升风秘:症见肠风已久、食少便难、得嗳噫泄气自觉爽释、脉小,治宜辛甘润燥通幽,用五仁丸加味(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松 子仁、桃仁、当归、白芍、牛膝),也可酌加沙苑、枸杞、芦荟等。
肾燥热郁:症见大便不通、怀抱不舒则病加足麻痿废,治宜滋肾 通关,用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或酌加龟甲、苁蓉、人中白, 蜜丸,盐汤下,日四服。
肠液不足:便秘,遵仲景用蜜煎导法(食蜜煎浓成柱条状,纳入肛门)。
6. 脾阳失运
症见饥时垢血通爽,饱时便出不爽,治宜辛甘化阳,用理中汤去参加桂圆肉(白术、干姜、甘草、桂圆肉)。
7. 肾阳虚衰
阳气窒闭,浊阴凝痞,症见大便窒滞、气结聚成形、小便少,或朝食暮吐,或舌自涎涌、鼻觉气秽,脉左微弱右弦,治宜温肾润肠, 用半硫丸(半夏、硫黄),开水送,日三服;或每日用来复丹(玄精石、硫黄、硝石、五灵脂、青皮、陈皮)。如便艰而痛,曾用半硫丸不效, 改用白通汤加减(附、干姜,葱白汁泛丸)。
- 湿热蕴阻
症见二便闭阻、腹胁胀痛、呕咳恶心、纳食日减、足跗胫痛肿。治宜宣通湿热,用小温中丸,或再配合芦荟川楝方(芦荟、川楝子、郁李仁、桃仁、当归须、红花),轻则用黄芩莱菔子方(黄芩、黄连、 厚朴、枳实、青皮、莱菔子、丹皮、山栀皮),或用川连海金沙方(川连、黄柏、川楝、吴茱萸、山栀子、青皮、通草、海金沙)。如症见能食知味、食已逾时乃胀、小便不利、气坠愈不肯出、大便多日一通,先用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盐汤送。如症见腹中胀满、大 便不通、小便甚少、脉动数,用更衣丸(芦荟、朱砂)。
2. 肺气不通
湿热阻肺,肺气不通,症见二便不通,身体臃肿,治宜理肺宣 通,用千金苇茎汤加减(芦根、苡仁、桃仁、滑石、通草、西瓜翠 衣)。如胀病不食、二便皆阻、动怒气郁,用杏仁苏子方(杏仁、苏子、桑叶、紫菀、姜皮、桃仁)。
3. 肺胃阴虚
症见二便癃闭,治宜生津养阴,用麦门冬汤加减(麦冬、知母、 杏仁、沙参、芝麻)。
4. 气血瘀滞
气滞不通:症见欲大便必先腹痛、便解痛已、旬日无溺,治宜疏利肝胃,用丁香柴胡方(丁香、柴胡、木香、白芍、乌药、川楝、更 衣丸)。
气血阻滞:症见二便不爽涩少、胸闷腹坠、能食不渴、脉实,治 宜苦辛宣腑通幽,用桃仁红花方(桃仁、红花、郁李仁、制大黄、归 须、小茴香、桂枝、川楝)或川芍当归方(川芎、当归、生大黄、肉 桂、川楝子、青皮、莪术、三棱、五灵脂、黑楂肉、香附、葱白,为丸,用红枣、艾叶煎汤送服)。
5. 液枯血燥
症见便难溺短,或小溲血水、点滴不爽,少腹微胀,脉左弦如 刃,治宜润燥通幽,用苁蓉生地方(苁蓉、生地、当归、郁李仁、柏 子霜、牛膝),可酌加冬葵子、茯苓、车前子、小茴香。
6. 脾阳劳伤
症见腹胀不饥不饱、两便不通爽,治宜苦温疏滞,用温脾汤加减(熟附、熟大黄、草果、厚朴、生姜、广皮)。
7. 肾阳虚衰
症见少腹胀痛、二便皆秘,治宜温阳通润,用玉壶丹(硫黄、麻油),或白通汤去葱白(干姜、附子)。
组成:紫菀,杏仁,枇杷叶,瓜蒌皮,郁金,山栀,枳壳汁,桔梗汁。
主治:湿郁化热,阻遏肺气,大便气塞不爽,或经旬不解,食下腹胀。不饥不渴。
方义:方中以紫菀为君,杏仁、枇杷叶、瓜蒌皮、郁金为辅,宣肺气开郁结;以山栀为佐,清热利膈;以枳壳、桔梗为使,调畅气机;全方有辛润开肺调气之功,叶氏说:“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 谓表里相应治法。”
加 减: 可酌加 香 豉、桑 叶疏 表, 或蔻 仁、苡 仁化 湿, 或桃仁 通润。
引证:沈,湿结在气,二阳之痹,丹溪每治在肺,肺气化,则便自通。
紫菀,杏仁,枇杷叶,土瓜蒌皮,郁金,山栀皮,枳壳汁,桔梗 汁。(《临证指南医案·肠痹》)
组成:川连,芦荟,莱菔子,炒山楂,广皮,川楝子,山栀,姜汁炒厚朴,青皮。
主治:湿热郁结,纳食中痞,大便干结,小便亦闭,右胁壅阻 作痛。
方义:方中以川连、山栀清热燥湿,芦荟清泻内热,厚朴、广皮、青皮、川楝子理气化湿,莱菔子、山楂消食导滞。全方有宣通肠胃中郁热之功。
加减:大便闭甚,也可芦荟合郁李仁同用有血结疼痛,可加桃 仁、归须、红花。湿热蕴结,可加吞服小温中丸。
引证:叶,阳气郁勃,腑失传导,纳食中痞,大便结燥,调理少进酒肉坚凝,以宣通肠胃中郁热可效。
川连,芦荟,莱菔子,炒山楂,广皮,川楝子,山栀,厚朴(姜汁炒),青皮。(《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组成:生地,阿胶,天冬,麦冬,柏子霜,松子仁。
主治:血枯内燥风生,大便燥艰常秘,或筋骨掣痛,阳明脉大。
方义:方中以生地、二冬养阴润燥,阿胶补血息风,柏子霜、松子仁润肠通便。全方有滋阴养血润便之功,对老年便秘者尤宜。
加减:夹有内热,可加寒水石。
引证:顾,咸苦治下入阴,病样已减,当暮春万花开放,阳气全升于上,内风亦属阳化,其下焦脂液,系受阳风引吸,燥病之来,实基乎此。高年生生既少,和阳必用阴药,与直攻其病者有间矣。
生地,阿胶,天冬,麦冬,柏子霜,松子仁。
丸 方:虎潜丸去锁阳,加咸苁蓉、猪脊筋丸。(《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组成:公丁香,柴胡,木香,白芍,乌药,川楝子,化入更衣丸5 粒。
主治:气滞不通,便秘少溺,欲大便必先腹痛,便解痛已。
方义:方中以丁香、柴胡、木香、乌药、川楝子理气,白芍缓急止痛,更衣丸(芦荟、朱砂)通便泄热。全方有理气通便之功。
引证:李隆吉,客寒入于肠络,欲大便必先腹痛,便解痛已,旬日无溺,气下泄。此属肠痹。
公丁香柄,柴胡,木香,白芍,乌药,川楝子,化入更衣丸五粒。(《叶案存真类编·二便不利》)
五、桃仁红花方
组成:桃仁,红花,郁李仁,制大黄,归须,小茴香,桂枝,川楝子。
主治:瘀热在血,胸闷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脉实。
方义:方中以桃仁、红花、归须活血,制大黄、郁李仁攻逐瘀 结,桂枝、小茴香、川楝子温运气机。全方有活血通幽之功。
加减:血结,可加五灵脂、山楂。
引证:马,脉实,病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 二便涩少,两进苦辛宣腑,病未能却,此属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红花,郁李仁,制大黄,归须,小茴香,桂枝木,川楝子。(《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六、苁蓉生地方
组成:咸苁蓉,生地,当归,郁李仁,柏子霜,牛膝。主治:液枯血燥,便难溺涩,少腹微胀,脉左弦如刃。方义:方中以生地、当归养血,苁蓉温润通便,郁李仁、柏子仁
润肠通便,牛膝下引。全方有养血润肠通便之功。加减:小便闭,可加小茴香、冬葵子、茯苓、车前子。
引 证: 王,日来便难溺 涩,是下焦幽门气钝血 燥,议东垣通 幽意。
咸苁蓉,细生地,当归,郁李仁,柏子霜,牛膝。(《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某瘅疟肺病,未经清理,致热邪透入营中,遂有瘀血暴下。今诊舌白不渴,不能纳食,大便九日不通,乃气痹为结。宗丹溪上窍闭,则不窍不出矣。
杏仁,枇杷叶,瓜蒌皮,川郁金,香豉,苡仁。
又,用手太阴药,即思纳谷,阳明气痹无疑。紫菀,杏仁,枇杷叶,瓜蒌皮, 郁金,黑山栀。(《临 证指南医 案·肠痹》)
按:该病例大便九日不通、不思饮食、舌白、病在上中焦气分,用开肺通便法。复诊时,纳食好转,已见效机,续予原法治疗。前后 二诊所用方药大同小异,初诊方重在宣结,故用豆豉、苡仁;复诊方重在清降,故用紫菀、山栀。
王远行劳动,肝肾气乏,不司约束,肛门痛坠。若是疡证,初起必然寒热,排毒药味,苦辛寒燥,下焦阴阳再伤,二便皆涩,此为癃闭,背寒烦渴,少腹满胀,议通厥阴。
老韭根,穿山甲,两头尖,川楝子,归须,小茴香,橘红, 乳香。
又,驱浊泄肝,仅仅泄气,二便仍不得通。仿东垣治王善夫癃 闭意。
滋肾丸,三服。
又,气郁肠中,二便交阻,清理肠胃壅热。川连,黄柏,川楝子,吴茱萸,黑山栀,青皮。通草、海金沙煎汤代水。
又,苦辛已效,当约其制。川连,黑山栀,丹皮,川楝子,吴茱萸,海金沙,飞滑石。
(《临证指南医案·便闭》)
按:本病例二便皆闭,起初辨证为厥阴热闭,先后曾用祛浊泄肝、滋肾通关两法不效。三诊时,改用清利湿热后,即获效机。叶氏经验如此丰富,尚且有此反复,可见辨证不是一件易事。
叶氏治便秘,方法较多。除了一般从脾、胃、肠论治外,还从肺、肾论治。其中特别重视辛润宣肺法。他说:“昔丹溪谓肠痹,宜开 肺气以宣通,以气通则湿热自走”,“用辛润自上宣下法”。
(陈克正主编《叶天士诊治大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