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杏林”的由来,你知道吗?_这里写一个有创意和深度的标题

杏林传奇
“杏林”是医界的另一个名字,历史悠久。但是,为何只有“杏林”能代表医界呢,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故事源于三国时期的闽籍道士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载:“君异隐居山中,医治百姓,不索金银,令人重病痊愈者,令植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是十年,累计十万余株,茂然成林……”由于董奉的传奇,人们用“杏林”赞美医者。医者常常以“杏林之士”自称。
三国时期,东吴庐山有一位名医名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他医术高超,技艺精湛,传说有还魂之法。
他行医有一个特色,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酬劳,但是他对求他治病的人有个条件:凡是重病病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种5株杏树;轻病病好的则种1株。时光飞逝,年复一年。经他医好的病人数不胜数,竟有10余万株杏树,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成片成林,人称“董林杏仙”。每逢杏子成熟的时节,远远看去,一片茂密的绿叶中,满满的红杏挂满枝头,美不胜收。后来,董奉又对人们说,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给钱,只要拿一些粮食放在仓里,就可以去林中摘杏子。于是,每年董奉用杏子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助了无数贫困的百姓。
几年之后,董奉仙去了,“杏林佳话”的故事却一直传颂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十分钦佩董奉,就效仿他。居山下,栽种千余株杏树。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建杏树园林,病人赠送的东西,也多去济贫。明代的书画家赵孟病重,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地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赞扬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常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语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组织、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名。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者鼓励、督促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榜样,“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称。
那虎守杏林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虎守杏林的故事有两个传说——一个是董奉,另一个是孙思邈。
话说有一天,董奉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的草堆里躺着一只老虎,董奉心中惊恐,但职业敏感让他觉得这只老虎似乎有病。因为他发现猛虎神色痛苦。
董奉问老虎:“你在这里等我,是不是想让我给你治病?”老虎点点头。于是董奉就给老虎检查起来,他让老虎张开嘴,发现老虎的咽喉里卡了一块大骨头,于是他将手伸进老虎的嘴里取出骨头,老虎病好了。
为了报恩,就在董奉的杏林里当起了护卫。
另一个传说是通晓医学并且研究佛经,被称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一生行医,悬壶济世,无欲无求,施医无论贵贱,师从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只要求病人病愈后种植杏树三株,经年,种植杏树达百亩之多,茂然成林,杏熟后则以杏换谷赈灾扶贫。
这时,有一病虎跪拜求医,孙思邈首创了“虎撑”,治好了老虎金簪卡喉之病,老虎有灵性知感恩,不再伤害人畜,并守护杏林,还充当了药王的座骑。
大脑情报局
世界上本没有赞,点的人多了,就有了赞!

赞(0)
修元健康网 » “杏林”的由来,你知道吗?_这里写一个有创意和深度的标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