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就医,享受的医保报销比例却不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医保报销比例的差异的原因。
首先,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机构的级别有关。国家希望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小病去大医院,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拥堵。因此,医保部门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引导患者的就医行为。一般来说,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要高于大医院,有的地方还降低了基层医院的起付线,也就是说,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销。比如,福州市的城乡居民医保,在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是90%,而在三级医院只有55%—65%。
其次,医保报销比例和参保人的类型有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种医保制度,它们之间在参保和筹资方面有所不同。职工医保的缴费金额要远高于城乡居民医保,因此,职工医保的报销待遇也要高于城乡居民医保。在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要高于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
再次,医保报销比例和参保人的工作状态有关。在职工医保中,退休人员的报销比例要高于在职职工的报销比例,这是为了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退休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销。
最后,医保报销比例和参保人的缴费情况有关。如果参保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医保缴费中断,那么,他们的报销比例会受到影响。如果缴费中断不超过3个月,补缴后,报销比例不变。如果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重新缴费后,报销比例会降低,而且还有一段时间的等待期,等待期内,报销比例只有正常缴费人员的一半。
医保政策规定,只要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只和参保人的身份和医疗机构的级别有关,和医疗机构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没有关系。在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报销比例是一样的。所以,参保人不必担心去民营医院看病会报销得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医院。
来源:福建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