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而著称,他既有写实的功力,又有艺术的创造力,他描画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我第一次读狄更斯的作品是《双城记》,当我打开书本,看到第一段“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的时候,我不由得惊叹,书本从我手中滑落,我赶紧捡起来,心中暗想,这是何等的妙笔和气魄。
后来我上了大学,开始读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书籍,同时也没有放弃阅读狄更斯的小说,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狄更斯不只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精通神经病学的医生!在他的小说中,他提到了很多神经病学相关的疾病和症状!
比如说癫痫,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狄更斯对癫痫的了解和描述非常准确,他不但能够分辨癫痫和晕厥的区别,还能够识别癫痫的不同种类,更难得的是,他还能够分析癫痫的潜在原因。在他的小说《雾都孤儿》中,有一个邪恶的僧侣,《我们共同的朋友》中有一个痴情的校长,《荒凉山庄》中有一个忠诚的女佣,他们都患有癫痫。狄更斯对癫痫的描述如此生动,以至于有人怀疑他自己也是癫痫患者,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明他患病的直接证据[Epilepsy&Behavior24(2012)422–425]。
让我们来看看《雾都孤儿》中邪恶僧侣的癫痫发作吧,他叫爱德华(EdwardLeeford),是主角奥利弗(OliverTwist)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奥利弗不小心撞到了他,他就对奥利弗大发雷霆,结果:
“他紧握双拳,咬紧牙关,嘴里胡言乱语,向奥利弗扑去,似乎要打他一顿,可是突然间他就倒在地上,身体扭曲,四肢抽搐,口中吐出白沫……奥利弗惊恐地看着这恐怖的一幕,然后跑进屋里寻求帮助。”
这是典型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也叫“大发作”,患者在强直期会突然失去意识,发出一声尖叫,摔倒在地,全身肌肉僵硬,然后进入阵挛期,肌肉交替收缩和放松。这些情况普通人也能看出来,但狄更斯还注意到了癫痫的面部表现,他在《雾都孤儿》中,当Nancy向Brownlow先生介绍僧侣的时候,她这样说:“他发作的时候真是可怕,嘴唇变得惨白,嘴角歪斜,露出尖利的牙齿。”
除了大发作,僧侣还有其他形式的癫痫发作,比如这一段:“他沉默了一会儿,手托着脸突然松开……然后突然扭曲起来……”
狄更斯真是太厉害了!从前半段的描述,我以为是失神发作,但成年人的“失神”几乎都是复杂部分性发作,果然,加上后半段就可以确定是复杂部分发作了。
当然,狄更斯笔下复杂部分发作的典型例子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校长布拉德利?韩德斯通。他在火车站的时候,从Milvey先生那里听说他心爱的Lizzie小姐要嫁给他的对手,他就感到一阵头晕。Milvey看到他脸色不好,韩德斯通说:“没事的,先生。这只是一时的头晕,我已经习惯了。”但接着Milvey就发现,韩德斯通先生“突然靠在柱子上,双手抓住自己的围巾,好像要用力撕开它。”懂得癫痫的医生都知道,复杂部分性发作会导致各种奇怪的姿势(比如击剑姿势),这和脑电活动的起源和传播有关,但Milvey不知道这些,他以为韩德斯通先生只是悲伤过度,于是决定让他一个人静一静,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韩德斯通先生就陷入了癫痫大发作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