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护理科研之循证护理实践之二—常见的循证护理实践理论模式_循证护理实践的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循证护理实践是指在临床决策中综合考虑最佳可用证据、实际情境、患者需求和专业判断的过程。如何顺利实施循证护理实践,解决临床证据转化的难题和挑战,是护理工作者在循证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外有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种循证实践的理论模式,为循证护理实践提供了框架性的理论指导。我们对常用的循证护理实践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概述,帮助大家快速构建框架性的知识体系。
一、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The JBI mode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是由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Alan Pearson教授的团队于2005年提出的。该模式将循证实践视为临床决策的过程,强调在该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最佳可用证据、实际情境、患者需求和专业判断。该模式将循证实践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证据产生、证据综合、证据/知识传播、证据应用。该模式中的每个部分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全球健康的发展。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清晰地说明了循证卫生保健的过程和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循证护理实践的过程。
图1 JBI卫生循证保健模式
二、lowa的循证实践模式
该模式是由美国曼彻斯特大学的Stetler等于1976年发表的。该模式最初是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个人使用而设计的,但目前已发展为个人或团队都可以使用的循证实践模式。
该模式强调在研究结果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和运用评判性思维,主要包括6个步骤:
(1)准备阶段:根据问题查找、整理、选择相关研究的证据,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安排出优先顺序。
(2)证实阶段:对获取的证据的质量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3)比较性评价:通过对一系列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判断该研究结果的应用是否具有可行性。
(4)决策阶段:研究者做出以下决定:
①应用研究结果;
②考虑应用研究结果;
③推迟应用;
④不应用该研究结果。
(5)证据转化和应用:明确证据应用的方式、层次、和类型,同时制定该证据的应用指南和行动计划,以及变革的过程和步骤。
(6)评价证据应用效果:评价应用证据进行变革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对实践的影响、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图2 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
三、KTA知识转化模式
知识转化模式(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 KTA)由加拿大Graham教授的团队于2006年提出,目的是推动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患者、公众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促进知识转化和实践变革,提高临床照护质量和患者健康。KTA包括知识产生和知识应用两个环节。
知识产生环节通过知识查阅、知识整合、知识产出三个步骤逐步筛选,提取更适合利益相关人群的研究证据。在知识产生环节之前,研究者首先需要与潜在采纳者进行沟通,明确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知识查阅),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整合和分析(知识整合),最后将研究证据转换为指南、临床实践方案或政策等形式,形成简明易懂、操作性强的知识工具或产品(即知识产出)。
知识应用环节包括确定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知识、将知识引入特定情境、评估障碍因素、监测知识应用、知识应用后结果评价、维持知识应用七个步骤,旨在指导实践者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怎样的场景下开展证据应用。
图3 KTA知识转化模式
四、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
由加拿大循证医学中心的Logan等于1994年提出的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The Ottawa Model of Research Use, OMRU),是一个用于指导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模型。该模型认为研究结果的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特征、潜在采纳者特征、实践环境特征、实施过程特征和应用结果特征。该模型将研究结果的应用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识别问题:通过对临床实践的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需要。
(2)识别、审查和选择研究结果: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检索、评价和选择,确定最适合解决问题的研究结果。
(3)评估研究结果的应用可能性:通过对研究结果、潜在采纳者、实践环境等因素的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应用是否可行和有效。

赞(0)
修元健康网 » 护理科研之循证护理实践之二—常见的循证护理实践理论模式_循证护理实践的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