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但是,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出现问题,如失血过多、血液病变等,这时候就需要输血来补充和调节血液的功能。那么,输血是怎样进行的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输血?
输血就是把与受者血型相同的全血或者血液的某些成分(例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注入受者的体内,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的目的。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能够挽救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什么是成分输血?
血液是由不同的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的复杂液体。有时候,患者只需要补充血液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而不需要全血。这时候,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把供者的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这就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输注,减少输血的副作用和风险,提高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什么是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指用健康人的血浆或者经过特殊免疫的人的血浆,经过分离、提纯或者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制备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的有形成分的总称。血液制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成分和功能,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和其他类。
全血制品有哪些?
全血制品是指未经分离或者只经过简单分离的供者血液,它包含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全血制品可以根据采集和保存的时间和条件,分为新鲜血和库存血。
新鲜血:指在24小时内或者最多不超过3天采集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原来的各种成分,适用于需要补充多种血液成分的患者,如大量失血、严重感染等。
库存血:指在4℃的温度下冷藏,有效期为2-3周的血液,它主要含有红细胞和血浆蛋白,而其他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因子等,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和破坏。库存血的保存时间越长,血液的成分变化越大,比如血液的酸度会增加,钾离子的浓度会升高,所以在输注大量的库存血时,要注意预防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并发症。库存血的主要作用是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适用于贫血或者缺氧的患者。
新鲜血和库存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较多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后者含有较多的血钾。
红细胞制品有哪些?
红细胞制品是指经过分离和处理的供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成分,它主要用于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治疗贫血或者缺氧的患者。红细胞制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分为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是指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去,剩下的部分就是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的成分输血制品,它可以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的症状,而不会增加血容量的负担。从200ml的全血中,可以制备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输注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以使血红蛋白升高5-7.5 g/L或者红细胞压积升高1%-2%。
洗涤红细胞: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先将全血中的血浆和白细胞分离出去,然后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保存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钾、氨、乳酸等,最后用生理盐水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纯度很高,可以去除98%以上的血浆,9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保留70%以上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适用于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的患者,或者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辐照红细胞:是指在已经分离好的红细胞的基础上,用一定剂量的放射线(χ射线或γ射线)照射红细胞,使其内部的活性淋巴细胞失去活性,从而防止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