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也叫壁虱或草扒子,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以吸食动物或人类的血液为生。它们常栖息在低山丘陵的草地或灌木中,每年五月份开始活跃,直到秋季气温降低才会逐渐消失。眼下正值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都想带着孩子去郊外游玩,但是要注意,如果不慎被蜱虫咬伤,千万不要随意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蜱虫的危害性
蜱虫的体型如同米粒,但是一旦寄生在动物或人类的皮肤上,比如脖子、耳朵等部位,它们就会不断吸血,使自己的体积增大数倍甚至数十倍,并且将体内携带的病毒传播给宿主,影响全身的血管和组织,造成器官水肿,出现皮肤粘膜充血或出血等症状。
二、蜱虫寄生,千万别这么做。
很多人在发现被蜱虫咬伤后,会本能地用工具或者手纸去拔除,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导致蜱虫的身体破裂,留下未清除的残肢在皮肤里,引起皮肤发炎,甚至引发发热感染等症状。
三、被蜱虫叮咬,应该这样处理。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更不能用拍打、烧灼或者硬拽等暴力的方法处理;
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地去除蜱虫,还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唾液,释放更多的病原体,加重身体的毒素感染。
这时,建议患者使用松节油或者乙醚喷洒在蜱虫的头部,尽量让它自行脱落,如果蜱虫仍然紧紧地附着在皮肤上,可以用镊子或者纸巾轻轻地夹住蜱虫取下来,并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
另外,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最好把咬伤的蜱虫放入塑料袋或密封的容器中保存,以便后期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给医生作为诊断的依据。
四、怎样做能避免蜱虫叮咬
1、注意着装
外出游玩时,最好穿着光滑浅色的紧口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皮肤裸露在外,特别是容易被忽略的脚踝等部位,要做好防护措施。
2、喷驱蚊液
在天气较热时,身体暴露的部分可以涂抹适量的驱蚊液,并且离开野外时仔细检查身体各个部位,从头皮到脚踝,看看是否有蜱虫附着,以免把蜱虫带回家,危害自己或他人。
3、地点选择
尽量不要在草丛、树荫或凉亭等地方长时间停留,这样可以降低被蜱虫伤害的风险。
蜱虫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它们身上携带的疾病有很长的潜伏期,据资料显示,最长可达一个月,即使被咬伤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想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在蜱虫咬伤后,要参考上文提到的用松节油或乙醚喷洒,让它自然脱落。